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29日 星期六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社會萬象 > 地方采風> 阮義忠台灣故事館 牛的主題聯展

地方采風

字級

阮義忠台灣故事館 牛的主題聯展

【人間社 許國棟 宜蘭報導】 2021-01-03
2021辛丑牛年,「阮義忠台灣故事館」第13檔展覽以牛為主題,謝里法《與牛相伴》,具象又抽象繪出各式各樣牛的畫作;阮義忠《台灣牛與牛墟》,則拍攝1980年台灣後農業社會田家生活;韓滉《五牛圖》」,唐朝中期政治家兼畫家韓滉所繪,為現存作品中最早以牛作為題材的紙絹畫。展覽時間為即日起至3月28日止。

謝里法出身於台北大稻埕,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,1964年旅居法國巴黎學習雕塑,1968在美國紐約市學習藝術理論,曾為五月畫會一員,跨領域到文學,2017年謝里法獲頒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。

謝里法表示,與宜蘭特別有淵源,作畫啟蒙老師藍蔭鼎是宜蘭人,畢業後也分發到宜蘭礁溪任教,學校四周都是田地,當時農村生活,田地和牛是緊密連結在一起,對牛的肚子、骨骼特別感到興趣,故對牛的體態了然於胸,有助於日後畫牛,旅居海外20年,常用畫牛來解思鄉之愁。

阮義忠《台灣牛與牛墟》攝影作品,則是1980年代在桃園、苗栗、南投、台南、高雄等全台各地拍攝牛與人們的群像,照片中有「牧童牽牛吃草」、「春耕與載貨」,呈現牛在台灣後農業社會,與田家生活寫照。牛墟是早期牛市場的俗稱,當時台灣牛墟市場,比較有名為善化、鹽水、北港等三處牛墟,屬於三日一集的定期市。

導覽志工顏佳葉特別指出,在「臺灣錢淹腳目」後農業社會時代,台灣精神就像牛一般有韌性,任重道遠、刻苦耐勞,台灣人民被稱做「台灣牛」,為了讓下一代幸福,不惜努力拼命賺錢;現今的我們,應珍惜現今榮景,知福、惜福、感恩,團結和諧,造福社會,明天一定會更好、更繁榮。
12345678910第1 / 406頁
追蹤我們